【榜样的力量】牛美玲:心怀桑榆情,用爱守护 “夕阳红”
时间:2025-09-08 来源: 责任编辑:管理员

  牛美玲,1962年生,群众,张北县油篓沟镇玻璃彩村村民。2009年,48岁的牛美玲因家中两位老人患病,从县城返回村里,此后便开启了她以爱为底色、十年如一日照料孤残困难老人和孩童的助老善举之路。

孝亲启程,困境拓荒

 2009年,在县城经营小超市的牛美玲,因母亲与婆婆双双患病,毅然放弃县城的生计回到玻璃彩村。为了既履行赡养义务,又维持家庭开销,她贷款建起养殖场,未料遭遇行业低迷,深陷债务与家庭的双重压力。面对困境,她心生一念:“既然要照顾自家长辈,何不帮帮那些更困难的人?”这份质朴的善意让她顶住压力,再度借钱装修房屋、添置设施,亲手创办了玻璃彩养老院,在艰难中为孤残困难群体开辟出一片温暖的天地。

以爱为家,守护朝夕

 养老院开业初期,受地处偏远、设施有限的影响,客源寥寥。牛美玲索性将目光投向村里的特殊困难群体,主动上门提出义务照料那些子女无暇顾及的老人。她的真诚与热心渐渐打动了大家,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亲人托付于她。随着口碑传播,爱心养老院的名声传遍张北。2012年3月9日,市委书记王晓东亲临视察,对她的付出给予高度评价,更坚定了她的信念。对于全身瘫痪的于改林,她每月仅收1000元悉心照料;为失去母亲的智障儿童、失去奶奶的智障少年撑起温暖的家。27位住养人员中多为残疾、失能或家庭破碎者,收费远低于成本,但她始终坚守 “来了就是亲人”的承诺。十年来,她不断完善养老院设施,学习护理知识,清晨5点便起身照料老人,即便负债累累、工资难发,也从未动摇。她摸索出“家庭式照护”模式,把认知障碍老人安排在厨房附近,让炊烟和锅碗声唤起记忆;给卧床老人缝制荞麦皮褥疮垫,每两小时协助翻身;甚至学会用微信直播让留守儿童与外地父母“云团聚”。疫情期间坚持“三测三报一消毒”,将有限物资优先分给失能者,以专业与温情守护着每一个生命。

善行致远,微光成炬

 如今,玻璃彩养老院的故事在张北大地广为传颂,镇干部评价她 “做的不是生意,是功德”,而牛美玲只是朴实地说:“谁都有老的时候,能帮一把是一把。”养老院的墙上,“呵护无微不至,关爱胜似亲人” 等一面面锦旗,见证着她十六年的无私奉献。十六年间,她累计照料孤残老人儿童482人,为128人送终,即便养老院仍背负126万元债务,她也从未停下脚步。她的善举不仅温暖了众多需要帮助的人,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老有所终,幼有所长”的美好愿景,带动着更多人关注弱势群体,让公益的微光汇聚成照亮人心的星河。

  牛美玲如塞北大地上的坚韧胡杨,以十六载耕耘与大爱,让互助之花在乡土间绽放。她以一间小院承载温情,用不离不弃的坚守铸就道德丰碑,更以“能帮一把是一把” 的朴素初心,诠释孝老爱亲、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。如今,在她的感召下,越来越多爱心人士投身助老公益,每年惠及困难群众300余人次。这股由她点燃的爱心火炬,正持续为构建老有所养、幼有所依的和谐社会,注入穿越风雨的强大力量。

友情链接: 河北文明网

Copyright © 2018 张北县文明网 版权所有 | 联系电话:0313-5216112 传真:0313-5216112 联系地址: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张北镇花园街1号

冀ICP备2022025432号-1 冀公网安备 13072202000094

张北文明网